孩子偏食,都是父母教出來的?

◎ 作者:陳詩婷


(撰文/陳詩婷)


根據統計,「在台灣,每三個小孩就有一個偏食!」
諮商心理師許皓宜說,偏食不是問題,
就像孩子學習刷牙一樣,是成長中必然學習的事情,
它也需要時間跟耐心,才學得會。



你 家的小孩什麼都吃嗎?還是只愛吃肉不愛吃青菜?而且苦的不吃、醜的不吃、沒看過的不吃?根據統計,「在台灣,每三個小孩就有一個偏食!」每當餐桌上出現了 孩子不愛吃的食物,孩子與家長隨即展開一場拉鋸戰,爸媽要不好言相勸,要不便是失去耐心,對著孩子厲聲命令,逼的孩子勉強下嚥,搞得父母不悅、孩子委屈, 美好的用餐氣氛都被弄僵了。


「如果孩子願意自己好好吃飯,不知道有多好?」相信每位父母的心聲都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吃飯,而且能吃得津津有 味。基於此,諮商心理師許皓宜由心理學的角度探討,他認為偏食不是問題,就像教孩子刷牙一樣,它也需要時間跟耐心,孩子才學得會。解答一般家長對孩子偏食 的小技巧,希望能給因孩子偏食而煩惱的爸媽們一些幫助喔!


Q1》為什麼孩子都不愛吃青菜?
千萬不要一竿子打翻整船青菜阿!許皓宜說,孩子並不是所有青菜都不吃,而是不吃特定的蔬菜,所以應該要改口:「為什麼孩子不喜歡XX菜…」家長應將所有蔬菜切開來談,否則,潛移默化下,孩子會自動將所有蔬菜連結起來,變得更不愛吃青菜。


Q2》為什麼孩子只愛吃白飯、馬鈴薯等顏色相近的東西?
許 皓宜分析,孩子從小是喝長大的,奶的外觀不外乎是米黃色或白色的液體,所以孩子們對食物的第一印象便是「米黃色」及「液體」,所以,當孩子到了準備攝取五 顏六色等固態食物的年齡時,可能與他過去的生活經驗產生連結,興起排斥的過度期,導致偏食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看見孩子喜歡單吃白飯、馬鈴薯等偏白顏色食 物的原因,因為這些食物的顏色,與孩子先前對食物顏色的經驗相符。


所以,許皓宜建議,養出不偏食的孩子,第一步就是要從小建立孩子對食物的 熟悉感,比如告訴孩子紅蘿蔔的由來?種在哪邊?顏色是什麼?吃紅蘿蔔對身體的好處?像皓宜老師從小會告訴孩子:「吃魚會聰明、吃飯長肌肉、吃菜排便便…」 等,讓食物從小就跟孩子的生活經驗有關連,孩子對食物的接受度就會高。


Q3》獎勵、誇獎孩子吃青菜,為什麼孩子還是會偏食?
很 多父母會對孩子有既定印象,認為孩子可能天生就不喜歡吃青菜,於是當孩子吃下第一口青菜時,很常看見家長們會過份誇獎或獎勵孩子的行為,比如:「哇!哥哥 好厲害!」「哥哥今天有吃青菜,好棒!」表現的比平常更開心。許皓宜說,這些不管是誇張的表情或言語等動作,看在孩子眼裡,反倒讓他們學習到吃青菜是一件 很了不得的事情,當孩子認為這件事情具有特別意義時,反倒容易因為心情起伏而決定做或不做。


所以,許皓宜提醒,當孩子願意嘗試新食物時,父 母除了鼓勵,真的不用太激動,就當成是日常生活中稀鬆平常事看待就好了!比如許皓宜分享,前陣子因為感冒必須吃藥,小兒子看到媽媽在吞藥丸,便要求自己也 要吃,這是為什麼呢?「因為我吃藥時,表情看起來不痛不癢的,就好像在吃一般的食物般!」兒子便以為,媽媽好像在吃什麼好吃的東西,他也想吃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贏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