搶救溺水者 先按壓胸部


自由 更新日期:2010/10/25 04:11



記者洪素卿/台北報導



電視劇裡經常可見救溺情節,戲中部份見義勇為的民眾,將人救上岸後,猛按肚子、掏喉嚨,企圖讓溺水者把水「吐」出來。不過,醫師表示,這些動作不但沒有必要,甚至可能有催吐效果。當溺水者已經失去意識、呼吸停止,正確的作法應是儘快壓胸、進行心外按摩就對了﹗



按肚子、掏喉嚨 錯誤做法



馬偕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國頌解釋,溺水分為「乾溺」與「溼溺」,乾溺患者在溺水時因為緊張而喉頭緊縮、停止呼吸,根本沒有多少水進入身體。就算水喝進肚子裡,就像是喝多了水一樣,也不需要刻意將水逼出來。



就算是水進了肺部的濕溺患者,除非是明顯看到嘴巴喉嚨裡有海草、魚等異物,可以先拿出來,否則一樣趕緊壓胸,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企圖把水從患者肺部清除。



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蔡維謀指出,美國心臟醫學會日前發表最新版的「2010年版心肺復甦術和心血管緊急照護指引」,已經將原本CPR流程中、第三步驟的胸部按壓順序提前到第一。



將緊急心肺復甦流程,從傳統的「叫(叫病患)、叫(叫救援)、A(建立呼吸道)、B(進行人工呼吸)、C(壓胸)」的順序,變成「叫叫CAB」。目前我國急診醫學會也已經編輯中文版指導手冊。



也就是說,不僅是搶救溺水者要把握時間壓胸,一般非專業民眾面對緊急病患,經確認對方無意識、無呼吸後,趁著旁人撥打119求救、等候緊急救護人員前來時,第一步就是趕快幫患者進行胸部按壓30下。然後才是壓額、抬下顎,進行兩次口對口人工呼吸。如果對口對口人工呼吸有疑慮,也可以持續保持壓胸、等候救護員前來,壓胸速率每分鐘至少100下。



蔡維謀解釋,當心臟剛停止跳動的最初幾分鐘,還有氧氣存留在肺部以及血液,越早開始進行胸部按壓,可以提早促進血液循環、搶救患者生機。



而若遇到異物梗塞的患者,異物無法取出、且患者失去意識,除了求救,新光醫院急診主治醫師哈多吉建議,一樣把握時間先進行胸部按壓,至少讓體內有氧氣的血液繼續循環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贏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