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畫書對兒童閱讀的3大妙處

1. 廣泛積累,為寫作打好基礎
幼兒小時候特別喜歡聽故事,尤其是喜歡大人拿著圖畫書給幼兒講故事。不論是什麼內容的故事,只要是有人願意講給幼兒聽,幼兒都能聽得津津有味,如果能配合一本精美的圖畫書來看圖說故事的話,那幼兒的興趣就更加高漲了。等幼兒自己認識一些字和圖畫之後,幼兒還會主動去找一些圖畫書來看,並且一邊看一邊說,自己給自己講故事聽。

等到讀了小學三年級之後,便開始有作文課了。若要擁有較好的寫作天分,就是在於小時候的廣泛閱讀,圖畫書看得比別人多,說得比別人多,寫起來自然就流暢了。

2. 在圖書中體會自然的人性
不要從功利的角度來看待“讀圖畫書”這件事。對於孩子來說,每一個有趣的故事都是童年的美好回憶。

有一個《米諾貓上街去買魚》的故事,大意是一位老爺爺身體不好,於是請小貓米諾去幫他買魚。小貓米諾一路上總在尋思:“我自己把魚吃了吧,然後回去向老爺爺道個歉。”找什麼理由呢?比如魚一直在哭,很可憐,所以把魚放了;魚突然長了翅膀,飛走了;碰到了一隻飢餓的貓,把魚送給牠吃了……那又該怎麼道歉呢?是要裝可憐,還是直接乞求原諒?還是一邊道歉一邊表演雜技,來逗老爺爺開心呢?

這個故事的內容既有趣又人性化,結局還很溫馨、幽默。孩子可以看到一隻貓沒有壓抑它的天性(愛吃魚),也沒有為自己的想法辯護(想吃魚),一切都很自然合理,如果說小貓米諾一路上總是在想如何忍耐著不吃魚的話,那麼這個故事就有點壓抑自我、否定自我,就有點太過於做作,而失去了原有的幽默和趣味了。

3. 看圖說話,發揮無窮想像力
那些配著大幅圖片的圖畫書,甚至是通篇找不到幾個字的“無字書”,正是訓練孩子講故事、寫作文的最佳教材哦。因為色彩豐富、可愛異常的圖片比一個乾巴巴的作文題目有趣得多,孩子寫起來也更有積極性和創造力。

孩子學不到東西或者是不願意學,多是因為他們覺得無趣或是受到了逼迫。看圖畫書本來就應該是一件沒有壓力的事情,就讓孩子輕鬆地去看吧。至於他們能學到什麼,並不是 一兩 天能夠看得出來的,這時家長要做的就是——耐心等待!

(內容摘自親子閱讀小站)



引用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pH05fj2THhmvx3lXy5vUigfN89vX/article?mid=4453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贏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